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2.89亿元,东宝法院史上最大标的额金融债权案执行和解!

作者: 本院   发布时间: 2025-10-28 11:55:58

近日,东宝法院成功促成一起2.89亿元的金融债权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执行标的、和解金额均创该院历史。

3亿元的金融债权案如何执行?且看东宝法院这般破“题”!

 图片 

接题标的巨大与多方影响交织的执行难题

今年8月25日,原告某银行与被告湖北襄阳一公司和湖北武汉一投资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人民调委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三方约定于今年8月30日前襄阳公司向银行偿清贷款剩余本金2.86亿元、截至今年8月18日的利息53万余元及相应的罚息等;银行对于襄阳公司质押的某项目应收账款在最高额9亿余元范围内享有优先受偿权;投资公司对襄阳公司的债务向银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该协议在东宝法院做了司法确认,并出具了民事裁定书。

后来,因襄阳公司、投资公司未按约履行支付义务,银行便向东宝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因标的巨大,贷款本息达2.89亿余元,且系金融债权案件,对辖区的金融稳定、企业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研题和解优先与利益平衡的破局思路

对此,东宝法院高度重视,出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依法保障金融市场安全稳定的考量,经院党组研究决定由执行局局长牵头,组建专门团队对该案进行分析研判,并采取及时的执行措施。执行法官调查发现,襄阳公司是当地一家致力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公司,也是当地的清洁能源核心支柱企业,其向银行质押的一项目被当地纳入战略项目,投资公司则是襄阳公司的投资方。

2020年,襄阳公司向银行贷款3亿元用于项目开发,前期一直稳健推进。在推进过程中,项目因经营团队人员变动和技术迭代,加上受疫情防控等影响,导致襄阳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资金流紧张,因此未能依照借贷合同约定按时向银行还款。

根据案件特点及襄阳公司的资产情况、经营状况、企业征信情况,经分析研判,东宝法院认为该案应采取执行和解的方式处理。为此,执行法官多次与银行约谈执行方案,耐心进行释法明理,指明襄阳公司在过往5年里每月都在按期足额偿还贷款利息,是一个诚信企业,也是一家新能源企业,如果盲目采取高压执行手段,襄阳公司将面临更大困境,案件无疑难以执结,银行数亿元贷款最终可能无法收回。在了解情况后,银行接受了法院的专业建议。

于是执行法官趁热打铁,积极沟通协调平衡各方利益。执行法官连续多次赶赴襄阳开展实地调查。襄阳公司负责人告知执行法官,该项目每天都能生产大量的清洁能源,产生的收益能够逐步清偿银行贷款,承诺向银行分期履行。同时,襄阳公司表示自身是新能源公司,其运营的项目每月尚需一笔设备运行维护和人员经费,否则可能导致项目停摆、设备受损。此外,襄阳公司还需交纳相应电费和税费,恳请法院予以帮助解决。

此外,执行法官又与投资公司沟通还贷事宜,向其告知襄阳公司、投资公司均是银行的债务人,投资公司应对襄阳公司的债务进行分担。经过多轮沟通,投资公司表示愿意以自身公司持有的案外人公司的100%股权为该笔债务做担保,并由法院采取冻结措施。

解题分期履行与担保加持的和解圆满

经过多次协商和谈,今年9月26日,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银行、襄阳公司、投资公司达成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商定:襄阳公司每月向银行支付当月利息和不低于300万元的贷款本金之后,保留部分资金作为自身经营费用。若襄阳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改善后,各方当事人同意重新协商贷款清偿事宜,投资公司以其持有的案外人公司的100%股权作为执行担保,并交由法院冻结。

各方当事人在该和解协议上签字盖章后,襄阳公司信守承诺,立即通过相应账户足额向银行支付了当月利息和贷款本金,并保证后续按约履行。至此,一起标的近3亿元的金融债权执行案以和解形式圆满化解,各方当事人忧心而来、满意而归。

这起执行案件标的巨大,创东宝法院同类案件的历史新高,在执行团队的努力下得以执行和解,不仅为银行筑起巨额金融债权“安全网”,更通过柔性执行手段帮助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有效防范了区域性金融风险,同时也是法院为新能源企业赋能、为新质生产力助力的典型案例。下一步,东宝法院将持续深化执行机制创新,以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为辖区金融工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